安心食品
王品集團秉持「源頭管制」的做法維護食品安全,原物料從新供應商開發即開始管制,餐點則由研發設計之初開始管理。唯有落實源頭管制才能將風險降低,王品集團深刻瞭解,食品安全就是「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的根本。
王品集團的一直以來將「顧客是恩人」、「同仁是家人」、「廠商是貴人」的三人主義奉為經營的核心思想,食品安全的管理也是依循著維護顧客安全與健康、提供同仁簡易又有效的執行方案、供應鏈廠商的協同共榮,三項主軸進行推動。
王品集團依風險評估與管理、餐廳食品安全、供應鏈食品安全管理及王品食安調研中心(集團實驗室)四大面向,建構全面的食品安全防護網,範圍涵蓋全體供應商。
風險評估與管理
是食品安全管理中重要的核心,透過外部資訊的蒐集、王品集團多年食品檢驗與供應鏈稽核的結果進行分析,推斷出可能出現食品安全風險的種類與時間點,透過公司內部專業部門的分工與協同,以科學化為基礎建立風險分析、風險預警、風險管理及緊急應變的快速因應作為,能避免食品安全風險發生,或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能快速因應,降低對消費者的損害。
餐廳食品安全
建構在簡單且不須擔憂的工作環境之上,以貼近門店的架構設計簡單的操作方式,是食品安全得以落實執行的關鍵,對此我們持續關注新技術、設備與餐廳環境之間的關係,透過長期發展,持續優化工作環境與便利性,讓食品安全文化得以深耕。
供應鏈食品安全管理
王品集團從2012年起,已經進行7年供應鏈食品安全管理體制的建立,在這段期間中,王品集團深刻的體認到食品安全需要整體供應鏈的協同合作,並透過共創的模式發揮綜效,以社會企業責任的整體概念將食品安全貫徹於供應鏈中,建立共同的核心價值,使供應鏈共享榮耀。
王品食安調研中心(集團實驗室)
2018年起,王品集團食安調研中心(集團實驗室)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的實驗室品質管理系統(ISO17025)體制,以嚴謹的態度進行每一次的實驗,並透過穩定與精準的檢驗結果進行風險預警而降低危害,因此準確的檢驗是王品食安調研中心的使命,王品集團於2019年起,也預計將實驗室的管理模組往前遞延/共享給供應鏈體系。透過以上四個面向的成果,互相串聯起來成為一道嚴密的食品安全防護網,期許透過正向的循環,讓餐飲與食品產業能共築起台灣的食品安全形象,提供消費者無所顧慮的用餐體驗。

供應商是王品集團的貴人,與供應鏈共同發展食品安全體制是王品集團非常看重的一件事情。也因王品集團深刻體會源頭管理的重要,期許找到願意與王品集團共同在食品安全與環境維護上努力的合作夥伴,與優良的供應鏈夥伴們共創台灣良好的餐飲環境。
供應商食品安全管理
新供應商交易前需通過王品集團的文件初審,供應商的合法性、過往的經營風險、食品安全的管理與對環境的維護,確認都可以符合王品集團對供應商的要求後才進行實地評鑑。

實地評鑑則區分為10個面向,共計94個查核項目,評分達到85分,良級以上才得以進入王品集團的供應鏈體系中,於2019年共評估35間新供應商,評核結果為優級5間(14%)、良級17間(49%)、普級8間(23%)、不及格5間(14%)。有交易的既有供應商,每年亦定期訪廠評核,以確保供貨的安全與品質。
於2019年供應商共計764間,其中進行106間供應商的年度例行性訪查,佔總數13.9 %,評核結果優級44間(41%),良級50間(47%),普級10間(9%)及不及格2間(2%);評為普級以下的供應商,王品集團將依產業特性展開輔導與汰換評估,在改善前不擴大交易新品項,若無法改善則替將汰換供應商;於2019年共計汰換5間供應商。另針對重大品質與安全有重大異常的供應商,啟動異常管理,今年度共計執行3場次異常管理,皆已確認供應商完成矯正措施。

並透過食安溯源系統中要求提供的供應商合法文件、原物料檢驗文件與每一品項來源逐步審查,針對不同風險,層層建構審查與把關機制,以降低風險。經過稽核分級後,會要求供應商針對缺失進行改正與回覆,依照缺失的嚴重程度決定供應商改善時間間隔,以確保供應商有持續改善並建立適當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除王品集團食品安全部人員前往供應商進行查核以外,亦會依採購金額設定重要供應商,被評定為重要供應商者,王品集團委託外部的檢驗公司進行現場查核,2019年共計進行38間供應商評核,在二方稽核中共計有14面向,172項稽核條文。每年度王品集團都會依法規、消費者需求、風險管理及企業社會責任等面向進行二方稽核條文的增修,並透過二方稽核使供應鏈同步掌握風險與環境趨勢,以達共創之目的並共盡企業社會責任。

加工廠友善環境評估
於國內有加工製程的新供應商,在開發檢核階段皆進行社會與環境評估,其中,環境評估方面包含:確認供應商於廚餘、回收垃圾、廢食用油、廢水等廢棄物有妥善處理機制,並要求供應商誠實揭露過往的違反事蹟與改善方式;透過新供應商的開發檢核機制,避免與對環境有重大威脅的供應商交易或要求完成改善後才得以交易。於2019年共計評核35場新供應商,比率為100%,評核結果皆符合環境評估項目設定目標。

2019年,王品集團針對主要供應商進行環境、社會衝擊評估,評估項目涵括勞資關係、勞安維護、廢棄物管理與節能減碳範疇,完成39間廠商的環境、社會衝擊評估,共計32間評核結果無需改善,共計7間(18%)供應商有需改善知項目,待改善事項如下:

新供應商除進行環境、社會衝擊評估外,也100%使用社會標準篩選之新供應商,王品集團每年針對重要供應商展開企業社會責任之評估,委託第三方公證單位執行,並第二年將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列入訪廠評核的扣分機制中。重要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項目為:

2017年起,王品集團持續要求供應鏈共同關注企業社會責任,並促使供應鏈更加注重同仁關係,2019年的評核結果顯示,重要供應商皆完整建立投訴管道,並增進勞資雙方關係。二方稽核環境衝擊改善率為100%。
集團加工廠取得國際驗證
王品集團的蔬果截切中心於2019年3月開始篩選適當的國際驗證執行單位,最後選擇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做為驗證單位,從4月起開始進行食品安全管理系統ISO22000:2018驗證作業,並於9月通過SGS驗證。
在這次驗證作業中,王品集團加工廠團隊將原有的管理系統全部重新翻修,透過系統化的結構再次從風險評估、管理承諾、產品風險管理、顧客服務、加工作業等面向重新建構適切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共建立35份管理文件,通過驗證品項的範圍為蔬果分裝線、即食線、非即食線、冷調理即熱調理,共計生產370樣產品品項。
蔬菜裁切中心於2019年9月20日通過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認證,其餘產線也比照此中心為示範標準,遵循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提供消費者安全且品質穩定的產品。2019年蔬菜裁切中心生產產品金額佔該中心總生產金額23.41 %。
集團加工廠產學合作提升食品安全
與國立海洋大學蕭心怡博士及其研究生劉睿涵,利用微生物生長模型與即食蔬菜加工品冷鏈作業,進行「即食高麗菜絲供應鏈李斯特菌之風險評估」,以研究結果進行加工廠加工製成精進的基礎,並將產業實際運作現況與學術單位共享,作為王品集團食品安全,科學化、透明化之基石。
健康與安全方針
王品集團關注消費者的健康,關切餐點的營養及產品標示等議題,並承諾:
1. 不使用部份氫化油脂。
2. 豆類製品(豆腐、豆皮、豆干、豆漿、豆包)採用非基改黃豆。
3. 餐點設計提供生菜沙拉、水果、蔬菜等商品,供消費者組合搭配,均衡飲食。
4. 誠實標示湯頭成份、牛肉產地等訊息。
餐點風險評估與管理
餐點研發設計是餐點安全最重要的環節,當餐點使用的原物料、加工製程與盛裝容器都決定,此時餐點的生物性、物理性與化學性風險也就大致確定,因此王品集團從餐點的研發開始,食品安全部門的同仁就參與其中,透過源頭設計,降低食品安全在後續每個環節中被擴大的可能性。若餐點加工製程、擺盤呈現有風險存在,將在新菜色研發設計的階段中進行風險的剔除或設定適當的管理措施,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王品集團也利用過往多年來累積的原物料檢驗數據及各項加工製程可能帶來的污染率,開發了一套獨特的餐點風險計算模組,於2019年共計計算212道餐點風險,若餐點研發階段風險值偏高時,則透過跨部門協作進行餐點的製程改善,提升餐點安全性後才得以通過試菜。

餐廳食品安全維護與執行
除了研發出安全且品質穩定的餐點之外,門店的操作與環境衛生管理也顯著的影響著餐點的安全性。因此,王品集團透過嚴謹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行餐廳硬體、軟體、人員、文件的管理,透過門店同仁執行力的展現,維持並確定研發出來的好餐點得以安全的呈現給顧客享用。
1. 從業人員
健康管理:
●新進同仁到職前繳交合格供膳體檢報告
●總部專責部門安排每年定期進行供膳人員健康檢查
●同仁若感染高法定傳染病,痊癒後才能回店工作
●每日店內自主進行健康管理(手部傷口、嘔吐、腹瀉、感冒等)
穿戴要求:

2. 營運設備
清潔與消毒
●設定清潔/保養週期,區分為日、月、季及年進行不同程度的清潔、消毒與修繕。
●依汙染程度區分使用設備與器具,例如刀具、砧板、抹布等,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通過美國NSF驗證的濾心,保障飲用水安全。
3. 物料管理
追蹤追溯
●門店使用的原物料批次與來源皆能100%溯源。
●依營業預估進行半成品的製備與原物料的進貨,採取先進先出管理。
4. 餐點製程
標準流程
●每份餐點皆會有完整的餐點標準製作流程,並依餐點製作的風險建立適當的管控方式與重要管制點(CCP)。
5. 營運環境
病媒防治
●於餐廳裝修期間進行病媒入侵點的勘查與修繕,透過餐廳硬體的源頭管理,根除病媒侵入風險。
●每月進行環境消毒,提供消費者良好的用餐環境。
●消毒廠商與人員領有專業執照。
●施作前提供使用的藥劑清單與防治區域,不得使用非法藥劑。
化學品管理
●禁止使用高風險化學品,例如鹼片。
●化學品與食材區隔擺放。
餐廳食品安全稽查與檢驗
王品集團針對集團內20個品牌的餐廳,進行食安稽核管理,稽核管理內容涵蓋,從業人員、作業場所、設施衛生管理及門店品保制度等方面,執行範圍包括王品集團全數餐廳之產品與服務。於2019年共計執行828場次門店稽核,透過門店稽核進行教育訓練與食安管理制度之確效;若門店發生重大異常消費者腹瀉或餐點出現危險異物等,將啟動食安異常管理,食品安全部夥伴到門店協助找出關鍵問題並進行改善,以維護消費者用餐的權益。
餐廳食品安全稽核共有52項查核點,分為重大危害、中等危害與輕微危害三大種類,其中包括效期、溫度、交叉污染、化學品、人員、訓練、病媒等面向,透過食安稽核的同時,亦促使門店同仁瞭解食品安全知識,並透過稽核結果找出整體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之處,與門店中實際執行操作同仁的反饋,持續修整食品安全管理體制,以因應餐飲業高變化的環境。
除餐廳現場查核外,王品集團亦對旗下的餐廳進行餐點的檢驗管理,以確認食品安全的制度與模組在穩定的情況之下,於2019年共計花費449,200元,進行餐點檢驗,分項如下:

在2019年,各地衛生主管機關共計前往王品集團門店稽查159場次,皆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遭主管機關裁罰。
食安溯源系統
王品集團透過食安溯源系統進行所有原物料的建構與管理,並將餐點使用的原物料透過系統串聯起來,藉此可快速、準確的進行產品的追溯與追蹤,透過系統化的管理可以達到100%追溯與追蹤的成效。在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或是疑似可能影響消費者權利與健康的情況發生時,王品集團除可以快速因應並確認影響的餐點範圍外,更能向上替供應商確認物料來源是否存在風險,透過向上兩階,向下一階的快速盤查,以最快的效率及負責的態度進行因應的措施,以保障消費者的權利。
透過食安溯源系統,集團中各權責單位依其專業,要求每個物料建置基本資料、採購規格、品質規格與風險分析;並依各品類物料的風險要求應檢附的文件,藉此執行物料的食品安全系統化管理。 除了系統審查外,王品集團每年度也都會針對供應商提供之原物料進行抽樣檢驗,依照不同原物料的屬性設定風險檢驗項目,2019年原物料檢驗,共計執行304項次,合格率97%,除例行性原物料檢驗之外,王品集團亦於需要時(如:拓展新店、口味調整)進行專案檢驗,2019年檢驗花費共1,184,742元。美國牛肉瘦肉精檢驗,共計執行197項次,花費124,950元。
食安調研中心(集團實驗室)投注
2019年是王品食安調研中心(集團實驗室)的重要時刻,在這一年度,我們開發了許多與餐點相關的檢驗項目,包括酸鹼度(pH)、酸度、鹽度及糖度,從安全性確認的實驗室逐步建構品質與調研的性質,走向集團賦予這個單位的使命,在2020年也將持續擴展可設樣品的範圍與檢測項目,此王品食安調研中心更能符合產業協作之需求。
王品食安調研中心執行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開發的農藥快速篩檢農藥殘留,共計執行2,036件殺蟲劑檢驗,透過農藥快速檢驗進行蔬果的原物料安全性把關,並依照檢驗結果進行原物料風險的等級分類,高風險的原物料將被列管且加強檢驗,若為單一供應來源存在風險,則進行供應商的管理或來源替換。
2019年,集團透過王品食安調研中心進行原物料檢驗、餐點製程與改善成效評估、販售餐點安全性評估、加工廠產品品質與安全性檢驗等專案計畫,共計檢驗3,131件,透過微生物的檢驗進行生產製程的管理及餐點研發的風險評估。食安調研中心2019年檢驗花費共計1,289,535元,佔合併營業收入0.079%;佔合併營業淨利0.37%。

王品集團食安調研中心(集團實驗室)於4月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的實驗室品質管理系統(ISO17025)追蹤評鑑。檢驗同仁也在3月及9月通過英國中央科學實驗室主辦之FAPAS(Food Analysi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cheme)能力試驗-「總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及腸桿菌科」盲樣測試檢體的檢驗考核,顯示王品食安調研中心的檢驗能力持續符合國際間對於檢驗的要求與規範。

食安調研中心工作流程
在ISO17025的架構之下,王品食安調研中心組織進行了明確的權責分工,將實驗的操作與數據的審核交由不同人員負責,以維護實驗的穩定性與可靠度。由實驗室的技術主管監督實驗的執行流程與結果,再經由品質主管確認整體的實驗品質,如此嚴謹的看待每一個樣品及每一份數據,以產生精準及可靠的實驗結果,做為食品安全與品質管理十分重要的科學化依據。

食安調研中心品保作為
王品食安調研中心為使實驗室測試結果可以更準確及穩定,實驗室導入「ISO/IEC 17025 測試與校正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以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之「實驗室品管理規範-微生物領域測試結果之品質管制」,並建立品保措施以確認檢驗結果的品質,品保作為包括:空白樣品、重複樣品、正控制組、品質管制圖。
